爱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看书 > 簪缨问鼎(全) > 分卷阅读228

分卷阅读228

这说法光是听听,就让人趋之若鹜!等若说人人馆,都能亲笔抄写五册书,随后再抄一册带走。简直是梦都求不得的好事!那些世家藏书,本就不会让庶族轻易窥探。而自己能找到的书籍,也不过区区几种。如此安排,简直就是把一座宝库敞开在穷人面前,谁能不如饥似渴,想要多抄几本呢?

而现在呢?经历了兵祸、天灾和大规模的逃荒,上党郡剩的人有没有一万都存疑了。所以他才会说,安置这些人不成问题。但是有地,却不一定养得活人。不论是种粮还是粮,都是极大的短板。亏得他跟司腾打报告,说今年数次兵祸,又有民过境,截分秋税。否则连现在这些人,恐怕都养活不起。

有人抄,自然也要有人提供书籍。除了梁峰自己的

这也让梁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。乱世之中,最容易损毁的,可能就是书简了。逃命时除了那些书成痴的,能有多少带着厚重的书简行?还不是取好带的金银财帛。但是若把竹简换成纸书,能够携带的数量就多几倍,知识传自然不容易中断。更何况抄书也需要人手,若是成立书馆,是否也能招揽更多储备人才呢?

这书馆,也是梁峰最近想到的。还是葛洪无心一句,让他留意起了藏书问题。像葛洪这样家平平的学,是没有可能用纸的。若是有心仪的书想收藏,只能用竹简去抄。葛洪现今虽然只二十一岁,但是写成的文字,也有十数万。从南方一路跋涉到北方,光是书简就丢损了不少。如今构思新作时,他也屡屡叹息,若是早些时候遇到梁府君就好了。

段钦颔首:“农人已经上路了,再过几日当能抵达潞城。还有书馆的告贴也张贴了去,崔主记说,再过十日,书馆当能开放。”

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。招募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,以他们的经验为参考,综合农书所言,整理一套合理的耕种办法。这法之前在梁府也尝试过,取得的效果相当不错。但是各县有各县的地理环境,还要仔细研究过再说。如果有可能,最好把这些农学成果记载来,就如后世赫赫有名的一样,编纂成册。像是和之类农书,都是汉代著作了,还是要更新换代才行。

,只有十万人丁。这数字,放在后世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。随便一个地级市,不得有个百万人?就算东汉治平年间,也要超这个数字五倍才是。

当他把这想法说与段钦和崔稷后,两人立刻上了心。没人比他们更了解书籍对于那些寒门弟的诱惑力和重要。于是经过一番斟酌,崇文馆另设书馆,专门存放纸书。只要字迹上佳的学,都可以馆抄书。每抄五册,可免费得一册白纸,笔墨随取,抄写自己想要的书籍。

没粮,自然要想法粮。可惜如今这世,各地都是粮荒。去岁洛阳乱了整整一年,张方拐走天时,又把洛阳皇犁了一遍。别说产粮,明年司州之能不闹灾就算好的了。而司州缺粮,供应给并州的粮就没指望了。就算有粮,运都未必能运回来。加之匈闹的这么凶,商也几乎断绝。想要粮,还真只有自己乖乖去种一途。

“各县的积年老农也要尽快招来郡府,还有利之人。今冬务必要整理一套适宜的耕方案。”梁峰

【1】【2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墨影(H) 八无子(3P) 寝室美狼(NP) 兄长的权限(3P) Shit!这该死的ai!(NP) [师生] 年下 sex